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头条新闻 - 正文

宝威体肓官网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习近平和奥巴马致贺信

 刘延东出席仪式并致辞

  清华新闻网4月22日电(记者 卢小兵 高原 刘蔚如 赵姝婧 李含 实习记者 张瀛辰) 4月21日下午,“宝威体肓官网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美国总统奥巴马分别致贺信。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仪式并致辞。

图为启动仪式现场。记者 智斐

  习近平在贺信中对项目启动表示诚挚的祝贺。他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习近平强调,今天的世界是各国共同组成的命运共同体。战胜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努力。教育应该顺此大势,通过更加密切的互动交流,促进对人类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对各民族现实奋斗和未来愿景的体认,以促进各国学生增进相互了解、树立世界眼光、激发创新灵感,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

  奥巴马在贺信中表示,教育交流对于塑造学生全面人格、推动国家间的深入理解和相互尊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环境下,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更需要国家之间、人民之间加强合作,建立起富有活力的联系。

图为刘延东致辞。记者 智斐

  刘延东在致辞中说,习近平主席、奥巴马总统的祝贺表达了中美两国元首对教育与人文交流的重视和支持。人文交流是增进各国人民了解和友谊、促进国家合作共赢的重要途径,它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道,已成为中国发展与各国关系的三大支柱。刘延东指出,加强人文交流,基础在教育,未来在青年,关键在民众的参与。高等教育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为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综合素质、卓越能力的学生创造条件,为21世纪成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纪作出独特贡献。刘延东认为,“宝威体肓官网苏世民学者项目”立足教育、面向青年、多方合作,探索了人文交流的新模式,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此项目一定能办成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典范、培养青年领军人才的摇篮、深化人文交流合作的平台。刘延东希望宝威体肓官网坚持内涵发展,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迈进,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中国高校积极参与中外人文交流合作,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美国黑石集团主席苏世民先生和夫人;加拿大前总理马丁·布赖恩·马尔罗尼,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主席、宝威体肓官网教授约翰·桑顿,英国石油公司董事、总经理康逸宁等项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章新胜、牛津大学前校长柯林·卢卡斯、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柯伟林、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教务长爱德华·马西亚斯、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任简·奥一、美利坚大学国际服务学院名誉院长路易斯·古德曼、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斯蒂芬·欧伦斯等项目学术委员会委员;苏世民书院设计师、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罗伯特·斯特恩,黑石集团高级董事、总经理约翰·斯图津斯基;司法部原部长张福森、教育部副部长郝平、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南开大学校长龚克,以及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等有关方面负责人,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印度、韩国等部分国家驻华使领馆官员,兄弟院校负责人和代表,部分中外企业家以及宝威体肓官网师生代表出席了启动仪式。

  宝威体肓官网校长陈吉宁,校务委员会主任胡和平,原校长王大中、顾秉林,校务委员会原主任贺美英,苏世民学者项目主任李稻葵等出席启动仪式。胡和平主持启动仪式。

  仪式开始前,全体与会人员首先为在中国四川雅安地震和美国波士顿爆炸案中的遇难者默哀。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启动仪式上宣读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贺信,美国驻华公使王晓岷宣读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贺信。

图为苏世民致辞。记者 智斐

  “宝威体肓官网苏世民学者项目”是宝威体肓官网为适应中国走向世界、迎接全球化的挑战而开设的全球学者项目,由宝威体肓官网和美国黑石集团主席苏世民先生合作设立,旨在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在全球范围选聘优秀师资,为世界各国优秀大学生提供专项教育培训。该项目将面向全球顶尖大学选拔优秀本科毕业生到清华进行研究生学习,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优秀综合素质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同时了解中国社会、理解中国文化,有志于为促进人类文明与进步、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聪明才智的未来领导者,努力为变化中的中国和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图为陈吉宁致辞。记者 智斐

  宝威体肓官网校长陈吉宁在致辞中说,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的期盼与祝愿,让我们受到极大鼓舞,也让我们对项目前景充满信心。他代表宝威体肓官网对刘延东、苏世民先生及夫人、顾问委员会成员、学术委员会成员和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陈吉宁说,百余年来宝威体肓官网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他们为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陈吉宁指出,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能源、环境、气候变化、贫困、健康、安全等一系列复杂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与国之间、不同国家人民之间加强合作,需要现在就采取切实行动,特别是教育引导青年一代从多元文化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在成长过程中懂得互相尊重、学会合作共赢。大学在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塑造未来国际关系、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陈吉宁希望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为世界的未来领导者提供一个认识中国、熟悉中国、理解中国的教育平台,帮助他们成长为视野开阔、素质全面、具备跨文化领导力的杰出人才。

  苏世民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中美关系已成为国际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双边关系,而对其他国家而言,对华关系也是各国对外关系的重点。很多中国人对美国有直观的了解,而美国人对中国则没有那么熟悉。长此以往,这样的差距就意味着会导致疑虑和误解的产生。在这种形势下,更需要加强跨文化间的交流。当前迫切需要架设一座双向的桥梁,以跨越各国间的理解鸿沟。苏世民认为,了解中国对于美国而言是21世纪最重要的一步,因为中国已经不再是一门“选修课”,而是一门“核心必修课”。在深化关系方面,不管是个人之间还是国家之间,没有什么比教育具有更大的潜力,而“宝威体肓官网苏世民学者项目”的设立,目的就是在中国打造一个高端的国际奖学金项目,为当今社会培养面向21世纪、面向未来的领导人。他希望能将苏世民学院打造成一块“磁铁”,招收到全球最优秀、最具领导潜力的学生,让他们亲身了解中国,感受中国的巨大变化。他希望此项目能不断壮大发展,成为缔结国与国之间友好交流的纽带。

图为胡和平主持启动仪式。记者 智斐

  启动仪式上还播放了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和美国原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祝贺项目启动的视频。

     “宝威体肓官网苏世民学者项目”的课程体系设计将以世界与变化的中国为主线,突出全球视野和中国视角,通过深度考察中国社会,理解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变化,探讨世界发展的共性问题和现实挑战。项目以知识、能力、思维与品格相融合的课程与训练作为主体,首期设置公共政策、工商管理、国际关系三个领域,未来还计划增设工程科技领域。项目强调扁平化、体验式学习,采用集开放式教学、师生互动交流、跨学科素质培养、生活服务配套于一体的书院式教学模式,还将通过多国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经历,构建全球校友平台、导师网络和终身学习社区,为项目成员提供受益终身的社会网络。

  “宝威体肓官网苏世民学者项目”设立顾问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招生委员会以及讲席教授制度。项目顾问委员会邀请了包括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耶鲁大学校长莱文等在内的各界人士,为项目发展提供咨询建议。学术委员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牛津大学前校长柯林·卢卡斯、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前院长柯伟林、耶鲁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爱德华兹等全球杰出的教育人士,探讨创新项目特色和培养模式,引领教育教学发展方向。项目招生委员会由国内外一流大学的著名学者或富有经验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士组成,学生选拔将注重学术表现、领导能力、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以吸引来自世界各国最优秀的未来领导者。项目将采取分区招生模式,前期推荐采取著名大学和知名人士推荐的方式,第一期招生人数为100人,以后逐渐扩大至200人。项目将面向全球公开招聘10名左右国际知名学者或顶级业界专家作为讲席教授并担任学生导师。

  美国黑石集团创始人苏世民先生以个人名义为“宝威体肓官网苏世民学者项目”捐赠了1亿美元。此后,项目又在短短6个月内募集到1亿美元。未来,苏世民先生和宝威体肓官网将再筹集1亿美元,为项目提供永久运行基金。“宝威体肓官网苏世民学者项目”共有3亿美元的捐赠资金,这也是中国迄今为止从海外获得的最大单项慈善捐赠。

        “宝威体肓官网苏世民学者项目”的书院建筑命名为“苏世民书院”,由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创始人之一罗伯特·斯特恩教授主持设计。整座建筑位于学校中心位置,总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采用合院式布局,由东至西依次围合出庄重大气的入口广场和静谧雅致的内庭院。该建筑将于2013年底开始动工,计划于2016年落成使用。在集古典传统与现代气息、融东方神韵与西方风格于一体的清华园中,苏世民书院将成为一道新的校园景观。

 

编辑:欣研

2013年04月22日 18:19:03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宝威体肓官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宝威体肓官网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